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81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11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以无花果品种“玛斯义陶芬”(F. carica L. cv. Masui dauphone)一年生枝条为试材,结合无花果果实当年花芽分化、生长、成熟的特性,提出了无花果硬枝扦插一步成园丰产栽培技术。通过在3.3hm2的试验园实践,每667m2扦插444根插条,建园当年每667m2可收获产量约542kg,该技术的形成解决了目前无花果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和优良品种苗木紧缺之前的矛盾。  相似文献   
72.
在室内测定了8种化学杀菌剂对无花果果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和80%多菌灵2种化学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显著,EC50值分别为0.373 5和0.647 9 μg/mL.野外防治试验结果与室内基本一致,表明10%苯醚甲环唑和80%多菌灵可作为防治该病的药剂.  相似文献   
73.
两种栽培条件下紫椿嫩叶的营养成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露地和大棚两种不同栽培条件的紫椿嫩叶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两种栽培条件下的紫椿嫩叶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露地栽培紫椿嫩叶中的总糖、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黄酮、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的含量均略高于大棚栽培嫩叶中的含量.两种紫椿嫩叶均含有16种氨基酸以及9种矿质元素.其中,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以及药效氨基酸含量丰富,常量元素的分布规律为钾>钙>磷>镁>钠,具有典型的高钾低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紫椿嫩叶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且露地栽培紫椿嫩叶的总体营养品质略优于天棚栽培紫椿嫩叶.  相似文献   
74.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浙江产的12种(变种)榕属植物的叶表皮和瘦果形态。结果表明;叶下表皮均有气孔器,上表皮均未发现气孔器。气孔外拱盖内缘呈浅波状、啮齿状或平滑;叶表皮角质膜具浅波状细条纹、深波状粗条纹或具蠕虫状条纹;瘦果分为4个类型:脊条状纹饰,皱波状纹饰、乳头状纹饰和浅波状纹饰,上述特征在不同种之间都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分种和变种的辅助特征。  相似文献   
75.
五指毛桃花粉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法和双固定临界点干燥法对五指毛桃(FicussimplicissimaLour)的花粉进行了制样研究.结果表明,双固定临界点干燥法效果较理想,花粉形态非常清晰、饱满、立体感强.  相似文献   
76.
温度与光照对黄素梅、黄金榕叶色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色叶树种黄素梅(Duranta repens cv.Golden Leaves)和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 cv.Golden Leaves)在园林绿化上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但它们在不同季节叶片颜色差异较大。应用分光光度计法,对其在不同季节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和温度是影响黄素梅、黄金榕叶色变化的直接原因,光照越强、温度赵高,叶色越黄越美丽,因此应将其栽植于阳光充足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77.
王庆    刘国宇    张瑞博    李艳    刘安成    王玮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5):88-93
以菩提树扦插苗为试验材料,以园土、蛭石、珍珠岩、育苗土为基质,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成9种基质,研究基质理化性质对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影响,为菩提树容器苗生长基质配方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9种基质配比的容重范围在0.47~0.87 g·cm-3,总孔隙度范围65.60%~78.20%,pH 7.07~7.77,电导率范围216~318 μS·cm-1,有机质含量范围41.5~149.0 g·kg-1,全N 1.92~3.37 g·kg-1,速效P 13.7~56.8 mg·kg-1,速效K 166~451 mg·kg-1,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T7的容重最小,电导率、有机质、全N含量最高,T2速效P含量最高,T3速效K含量最高,T8的全N含量、速效P、速效K含量最低。不同基质配比显著影响菩提树容器苗的生长特性,对其生理特性影响不显著。基质的速效P、速效K与菩提树容器苗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处理T8即V(园土)∶V(育苗土)∶V(珍珠岩)∶V(蛭石)=2∶3∶1∶4,可作为菩提树容器苗生长的最佳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78.
厦门市行道树芒果和高山榕叶面尘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滨海城市厦门的沧虹路(工业区)、仙岳路(商贸区)、厦门大学(文教区)和汀溪水库(农业区)4个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市主要行道树种芒果和高山榕的滞尘能力、叶面尘粒径分布以及叶面尘水溶性离子含量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树种的环境滞尘效应。结果显示:芒果和高山榕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分别为(2.2020±1.08)g.m-2和(1.2979±0.61)g.m-2,芒果显著高于高山榕(P<0.05);高山榕总体上比芒果更易吸附较小粒径颗粒物;受车流量大及道路施工的影响,商贸区滞尘量较大但颗粒偏大,工业区不仅滞尘量大且粒径偏小,说明工业区粉尘污染状况比其他功能区严重;2个树种的叶面尘来源基本一致,主要为海盐颗粒、机动车尾气以及燃煤,其中商贸区和工业区受自然源影响较其他功能区大,文教区和工业区交通尾气对叶面尘来源的贡献高于农业区。  相似文献   
79.
分别采用半球面影像技术和LAI-2000冠层分析仪对华南地区最常用园林树种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的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2种测量仪器所测LAI值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01);用半球面影像技术测量的LAI值与冠幅、胸径和树高之间也存在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构建回归模型分别为:LAI=0.0444Cw+1.6526,LAI=0.0088D+1.8327,LAI=0.0543H+1.6404;通过模型可估测小叶榕单株的叶面积指数,达到95%的置信区间的估测值范围。  相似文献   
80.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18 Tunisian fig cultivars was investigated at the DNA level using the 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 associated with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a set of primers, the most informative ones were selected that were characterized by an important Resolving power value of 29.6. A total of 47 discernible fragments were scored from samples, with a mean of 11.7 fragments per primer. The 90.4% of sample that were polymorphic were scored as molecular markers to examine the Tunisian fig germplasm polymorphism at DNA level. A large genetic diversity as related to ISSR patterns was found within the local Tunisian fig germplasm. An UPGMA dendrogram exhibits the unstructured variability in this crop. Moreover,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observed diversity was typically continuous. Our data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ISSR markers that are useful in the fingerprinting of Ficus carica L. cultivars, an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acces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